空調除濕與制冷的區(qū)別 空調除濕,“舒適又節(jié)能”:除濕模式和制冷模式有什么區(qū)別?
很早以前就聽到過這樣的說法:空調的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更舒適,更省電。我真的試過這個。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??磥碚娴谋戎评淠J绞娣嗔?。
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:既然除濕模式這么厲害,為什么還要做制冷模式呢?后來學了很多,終于搞清楚什么是除濕模式了!
除濕方式原理
如果空調每天都開制冷模式,時間長了房間會變干。為什么?
因為空調制冷的時候,室內機內部有一種叫做“蒸發(fā)器”的東西,表面溫度會變得很低。當室內的水蒸氣遇到低溫蒸發(fā)器時,會凝結成水。
冷凝水沿冷凝水管排至室外??照{制冷的時候,室外會滴水,甚至還有很多引起鄰居矛盾的消息。室外機滴水就是這樣來的。
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液態(tài)水排放到室外,室內空氣濕度自然較低。
因此,即使是普通的制冷方式,也有“除濕”的效果。
除濕模式和制冷模式的區(qū)別在于,除濕模式的目的更純粹。除濕模式和制冷模式有兩個主要區(qū)別:
1.壓縮機運行時間不同 - 在制冷模式下,壓縮機只有在室溫降至設定溫度時才會停止。在除濕模式下,只要蒸發(fā)器表面溫度降至最低溫度,壓縮機就會停止。
所以在除濕模式下,壓縮機的運行時間較短。壓縮機是空調的主要耗電頭,所以壓縮機工作時間短空調除濕與制冷的區(qū)別,也就意味著空調的耗電量也很低。
2.風量不一樣——舊空調除濕模式吹不出風?,F(xiàn)在很多新空調都有出風口功能,但是出風口的風量也比制冷模式下小很多,而且不可調(不能增加)。
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制冷方式是吹風防爆工業(yè)除濕機,是為了讓房間內的空氣快速循環(huán),加速制冷。在除濕模式下,吹或不吹空氣不影響冷凝水的產生速度,即使吹空氣也會使形成的冷凝水迅速蒸發(fā)。
我們都知道,如果空調的風吹到人身上,會讓人感到不舒服。除濕模式不吹或吹量小,使用時不會受到直吹的困擾。
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好嗎?
看到這里,似乎除濕模式理論上比制冷模式要好——既省電又舒適。但再說一遍:如果除濕模式真的那么好除濕機廠家,空調就沒有必要再做一個制冷模式了。
實際經驗也告訴我,除濕模式并不總是像理論那樣好用。尤其是在室外溫度過高的情況下,使用除濕模式會造成兩個問題——
1.壓縮機運行時間:壓縮機是否運行在除濕模式取決于蒸發(fā)器表面的溫度。室溫越低,蒸發(fā)器表面保持低溫的時間越長,可以節(jié)約用電。
但是如果室溫太高就不行了空調除濕與制冷的區(qū)別,蒸發(fā)器會在短時間內升溫,造成壓縮機頻繁啟動,或者干脆不停機。頻繁啟動和不停機都是壓縮機的大忌。這時候不僅耗電量會成倍增加,壽命也會受到很大影響。
2.舒適度問題:在溫度方面,如果天氣很熱,除濕模式可能會顯得“無能為力”。此時,即使開空調,房間內的溫度也不會下降——這是因為在除濕模式下沒有空氣吹出,可能導致房間降溫快于升溫。
從體感來看,除濕模式不吹氣是好事,但除濕更狠。在制冷模式下,蒸發(fā)器的表面溫度不會保持在最低水平,因此除濕模式的除濕效果優(yōu)于制冷模式。
如果你在制冷模式下睡在空調房里,你會覺得口干舌燥,更別說是除濕模式了嗎?我們需要的不是除濕,相反,我們需要用加濕器等設備來增加房間的濕度。
總結:制冷模式是否更換為除濕模式取決于室內溫度(或室外溫度)。當溫度不超過30℃時除濕機品牌,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更合適;當溫度超過35℃時,盡量不要使用除濕模式;當溫度在30℃到35℃之間時,除濕模式的使用體驗與制冷模式幾乎相同。
文章原創(chuàng)于:http://www.mails.chanhi.cn 轉載請注明出處。